一、工业中心介绍
办学历史
2003年,学校成立工程实验训练中心,2006年12月更名为工程基础实验与训练中心,2011年12月与先进制造工程中心、数控技术实验中心合并成立工业中心,2013年6月成立创新学院,2019年更名为工业中心、创新创业学院(以下简称“中心”)。目前,中心设有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机电综合基础实训中心、智能制造技术实验中心、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中心、机器人及创新基地。现已建有三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两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一个联合国教科文产学合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示范中心。
学院特色
工业中心、创新创业学院为学校直属教学单位,是学校重点打造的机电类专业基础实训、综合工程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共享平台。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工程基础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心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建子实验室、实训基地及培训中心,实施了工程化项目教学的能力养成模式,是集基础实验、工程实训、项目教学、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平台。
办学水平
师资队伍
中心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名,高级职称41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95%,具有博士学位30人,硕士以上人员占66%。中心己有30余名优秀骨干教师分赴美国、德国、日本和香港地区高校、企业或研究机构交流学习;80余名教师参加了“博世力士乐、三菱、西门子”等公司的技术培训。
科学研究
中心依托学校各学科专业优势,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研究,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研究项目在内的多项纵向科研项目。中心与行业企联系紧密,横向课题的研究成绩突出,近年来,教师为企业开发了各类产品170多种。
培养能力
工业中心是国家机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教改试点单位。中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心申报的“创建校企融合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走多元化多样式校企融合之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校企合作,创新工程实训中心建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要校企合作单位
培养特色
多年来,学习与借鉴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招收对口单招学生。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建了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项目教学体系,按照“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采取“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到工业中心、创新创业学院调研
专业设置
中心现设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3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近1100人。
就业创业
工业中心、创新创业学院以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服务对象的定位更加明确,就业岗位更有针对性。同时与国内外多家世界著名企业,如三菱、西门子等开展合作,培养以工程实践能力见长的本科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年来就业率保持100%。工业中心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进行科技创新项目、创业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撑。
世界著名机床制造企业---德马吉森精机(中国)公司来校举办专场招聘
二、创新创业学院介绍
创新学院是学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是教学改革的实验田和示范基地。创新学院成立于2013年6月,目前已建有工程化项目训练、创新创业教育、创意工作坊、学科竞赛等基地共一万多平方米。围绕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开展了系列化项目化教学的先行先试工作,构建了四级学科竞赛平台,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卓越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学生。创新学院依托全校教学资源面向全体本科生招收学员组成创新训练班,采用进阶式培养的方式,开展不同等级的创新实践项目训练。
3D打印项目工作坊 水下机器人项目工作坊
空中机器人项目工作坊
学院依托我校学科专业优势,联合行业、企业,开发了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协作式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若干个工程化教学项目。现有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项目坊(工业4.0)、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创新项目坊、科伯瑞工业智能解决方案设计与训练中心、3D创新设计与制作训练室、越野机器人项目训练室、空中机器人项目训练室、水中机器人项目训练室等工作坊31间。
学生参加自动化大赛 学生参加机器人大赛
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学生参加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三、专业介绍
1、 机械电子工程: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
“中国制造”,有你更好!
培养目标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借鉴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而开设的,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本专业以智能制造技术为背景,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培养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数控设备设计与加工、机器人应用与维护、制造装备智能化、机电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工作,满足“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掌握较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PLC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控及伺服系统、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等知识。
能够设计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熟练操作和使用各类数控机床,制造合格的机械零件;掌握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使用和维护;掌握机器人的编程、应用维护与开发调试;熟练使用CAD/CAM软件,具有二次应用开发能力。
核心课程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及伺服技术、数控机床及刀具系统。
主要实践环节
机电设备综合设计与开发、机构创新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电气装调与维修、先进制造技术工程训练、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工艺与夹具设计。
工业机器人应用实习 电气安装与调试实习
先进制造实习车间
工业机器人实验室
就业去向
俗称“万金油”,就业不用愁!培养的学生可到装备及产品制造业、国防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交通运输、电力设备、精密设计制造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和调试、设备运行和维护、工艺设计及编程、组织管理与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就业面广、适应性强。也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2、机械工程
“学机械工程,为未来赋能;走机械工程路,圆制造强国梦”
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专业是学习借鉴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成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而开设的,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培育点。本专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背景,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培养具有工程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机械工程相关领域从事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模具制造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机械设计、机械原理、金属材料及加工、互换性及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加工工艺、模具制造技术、CAD/CAM应用技术等专业知识。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二维/三维绘图工具使用和图形表达能力、机械产品的设计能力、机械加工工艺编制能力、数控机床应用能力、产品质量检测能力等机械制造领域必备的专业能力。
核心课程
机械原理与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系统、机械加工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系统与结构设计、逆向工程及应用、CAD/CAM应用技术。
主要实践环节
CAD工程训练、先进制造综合训练、机械专业企业实习、机床机械结构测绘项目训练、工艺与夹具项目训练、自动夹具设计与制造、产品逆向建模及其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制造与数控加工综合训练。
数控车床实习
加工中心实习
共建单位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自动化与驱动集团(世界500强企业)
那智不二越(中国)有限公司(机器人行业知名企业)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行业领军企业)
南通国盛机电有限公司(机床行业领军企业)
南京康尼机电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行业领军企业)
就业去向
俗称“万金油”,就业不用愁!培养的学生可到装备及产品制造业、国防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交通运输、电力设备、精密设计制造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设备运行和维护、编程、组织管理与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就业面广、适应性强。也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3、自动化: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首批试点专业。
“学好自动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培养目标
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电气系统集成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工程设计与开发、运行与维护、信息分析与处理以及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原理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理论、传感与检测、单片机原理及接口、电力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传动等专业基础知识和PLC编程技术、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运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现场总线及网络技术等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对自动控制系统总体构建、系统集成实践的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单片机系统综合设计、安装、调试的能力;能够完成PLC等控制器构成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和安装调试;掌握项目基本设计方法、实施步骤。
核心课程
电路理论、电子电路分析与EDA、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电机及拖动、传感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运动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及网络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实践等。
主要实践环节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训练、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项目实践、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实践、自动化系统集成设计与训练。
学生进行自动化集成与工程训练实习
学生进行项目答辩
可视化自动化生产线
学生到共建合作企业参观
共建单位
三菱电机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
博士力士乐(中国)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
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行业领军企业)
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世界500强企业)
江苏科瑞恩自动化有限公司(行业领军企业)
就业去向和就业形势
毕业生能够在自动化系统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也可从事自动化相关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自动化系统中的信号与数据处理以及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组织管理与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就业面广、适应性强。也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优秀校友
1. 许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1届毕业生,2019年 “南京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主管。最近3年,许慈已为公司培养了37名生产一线智能化人才,帮助他们从普通操作工转型为专业的机器人、核心高端装备的管理人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让整个生产一线更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他还带着团队的年轻人一起成功研发了“轨道交通门扇包边机器人”“钣金机器人”“丝杆智能化机器人”等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成功解决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项瓶颈问题,个人申报16项发明专利,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外行业空白。
2 费凯成
南京康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届年毕业。国家级一等奖5项,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6项,省级校级科技项目3项,专利3项。广东中山电视台、江苏卫视教育频道、现代快报等多家国内媒体对他进行了报道。
3.姚永康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2016届毕业生,金城集团有限公司。“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航空工业技术能手”,2018年获评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金城集团公司建有“姚永康工作室”。
4.缪鹏飞
缪鹏飞,2016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多次获得各级科创竞赛大奖,获评“南京市高校自强先锋”。现任控福(上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经理。
5.谢梦
自动化(系统集成)2007届优秀毕业生,就职于南大傲拓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历任研发工程师,研发主管,现任测试部经理,在任职期间主持了多项PLC产品的研发,在多个行业打破了进口PLC产品的垄断。